家庭指导师给内向娃的父母一些教育建议
亲友聚会,那些性格活泼、能说会道、见人主动招呼的孩子总能讨人欢心。而性格内向、不爱说话的孩子则常常受到冷落,甚至会被认为性格有问题。
在当今这个“社交至上”的大环境下,不少家长会放大孩子内向的性格,认为内向就是一种缺陷,急着让孩子去改变,内向不可怕,可怕的是家长的焦虑,让孩子的内向无限放大,贴上不自信的标签。
性格无好坏之分
性格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个人气质,并没有好坏之分。
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性格,拥有自己的优势,如果家长能让孩子顺应自己的特点,那便能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。
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不会社交,他们有自己的社交模式和节奏,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的内向,因为在未来他们会很好的融入社会的。
比如,内向的孩子内心世界更丰富,也更热爱学习,因为他们会把精力分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;
比如,内向的孩子天生会独处,无需你为他安排活动,他也有事可做,能做到有事心不慌,无事心不空;
比如,内向的孩子更懂得遵守规则,因为他们不想去做那个破坏规则而被众人关注的人。
所以,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,内向不是缺陷,是同样值得欣赏与赞扬的。
区分孩子内向的原因
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性格内向,其实也只是自己的判定。
家庭背景和教养方式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。
如果父母是属于较为内向的人,他们便深信假如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,他们喜欢顺从、依赖、乖乖听话的孩子。父母也不会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,这类环境成长的孩子,容易内向。
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真正的内向有以下特征:
△不主动和外界接触,被动情况下,可能也只是应付一下;△不想和别人接触,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;△没有迫切改变自己的愿望。
而假内向最典型的特点是:
△ 迫切想改变自己,渴望与别人接触、交流;△心理素质较差,伴有羞怯、紧张等,阻挡了他接触外界。
由于孩子自我意识敏感,会产生对人的”紧张症”、”恐怖症” 。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与他人接触时,表现得大方得体、自然有礼貌,由于孩子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陌生人,因而感到紧张、怯生,产生回避和退缩的行为。
不自信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活动性差,即行为、语言退缩,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、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、从众心理强等等。不自信,孩子的性格往往倾向于内向。
给内向娃的父母教育建议
一: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外向
很多的父母会强迫孩子外向,其实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受伤。
因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认可,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,其实就是间接地告诉孩子,他不够好,要改变自己。
很多孩子都无法接受父母这样的说法,感觉被父母否定了。孩子的内心就会很痛苦,这个时候容易产生排斥的心理,反而让孩子更加内向了。
总是强迫孩子自信或者外向,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差,一方面是心理的抵触,一方面是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,孩子会觉得十分难受。
所以父母有时候需要做的,就是接纳自己的孩子,接纳他们原来的样子,而不是总拿他跟其他的孩子相比。
二:发现小孩子的个人优点
在教育小孩子的过程当中,要懂得发现小孩子的个人优点。
特别是内向的小孩,其实他的优点很多,但是不容易被人发现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父母可以积极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,那么对孩子就是很大的鼓励。孩子会更加爱自己的父母,并且因此跟父母走的更加亲近。
如果父母可以发现孩子的这个优点,相信孩子会很高兴的。并且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懂他的人,他就愿意袒露更多的心声的。而且因为父母发现了孩子的优点,孩子也会努力做得更好。
三:用耐心给孩子时间
内向性格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,一方面他需要时间证明自己,另一方面,父母需要时间了解孩子。
内向不是一种错,内向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,他喜欢做成功了,再告诉自己的父母。
所以我们要懂得给孩子一定的时间,等孩子自己去表达出来,而不是催促他去表达,催促他去改变。
父母要学会等自己的孩子,给孩子更多的耐心。让他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,而不是一直受到压迫去改变。
耐心和时间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,只要父母愿意花耐心和时间,相信结果不会让父母失望的。
以上就是当孩子性格内向时,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了。希望这些方法对父母们可以有帮助,并且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