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穷越爱装大方,这4个表现很明显
很多时候,你都能发现,有钱人总是越活越有钱,而没钱的人总是越活越没钱。
很多人为了工资拼命,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穷。
稻盛和夫说过:
“越穷的人,他的思维就越局限,不知轻重,往往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。”
有时候,人越穷,越是喜欢装大方,特别是在这4个方面。
现实情况是,2020年我国人均年收入才32189元,月均收入仅2682元。
按照小红书上有些笔记消费来看,一个家庭工作两年才凑得齐网红一趟豪华游的钱。
这样误导普通消费者的笔记一搜一大把。
玛莎拉蒂2020年在中国也就卖了4,220辆,结果在小红书就卖了两万辆。
很多人见到这样奢华又无忧无虑的生活,心生向往。
之前公司有这样一位同事:
看到别人的口红好看,就想集齐一整套;
看到别人用的护肤品效果好,自己也立马就去下单了一套;
买了至少3个奢侈品包包,每天坐公交;
同时,还着分期买手机的贷款。
我好奇问过她:“你的工资够花吗?”
她说:
“那点儿工资怎么可能够?我现在每个月都透支信用卡,要么就是爸妈给我钱。”
记得网上公布过一份调查,结果显示:
90后的负债额是其月收入的18.5倍,负债在亚洲同龄人中排名第一;
60%以上的年轻人,都是每个月赚着几千块的工资,消费却像是月入过万一般。
《圆桌派》中分析当代人的消费观念。
窦文涛老师一句话道明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况:隐形贫困人口。
表面光鲜亮丽,实际账单一堆,负债累累。
现在网上有很多鼓吹用平板记笔记的内容,告诉你学习多么方便,多么高科技,配合精美的图片和视频,让人误以为买了平板,学习就会好。
现在有很多人,其实愿意去提升自己,花很多钱和精力选择精品课程,在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想着:
拿到东西之后,我一定要制定一个严格的计划表,每天的空闲时间必须安排得满满当当,热情空前高涨。
实际上是,每天下班疲惫不堪,只想躺着玩手机看视频,平板电脑成了看剧专用。
说实话,这样的学员有很多。
作为一个提供成人学习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平台,超职的老师就跟我吐槽过:
网上买的课到期了都没学一节。
最后,想要考取的证书一个也没有拿到,钱就这么打了水漂,我都心疼他们的钱。
不要看大家表面都在卷,其实100个人报课,30个人来听直播课,最后坚持的只有5个人。
所以不要怕自己学不会,你有可能就是那5个尖子生的一员,不管什么年龄,赶超别人都不困难。
老子曾言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
只要想改变,投资自己是绝对没错的,但不是无效投资。

有的人深知“时间就是金钱”,他们会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更有意义、有价值的事情。
比如不是工作,就是在学习,忙起来,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发挥。
人生只有三万天。
如果觉得长,那我给你换成月:
人生只有900个月。
这正体现了爱迪生的那句:
“人生太短,要干的事情太多,我要争分夺秒。”
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时间还多,浪费一点也无关紧要。
当然时间也会公平地给这两种人以不同的结果:
第一种人,用自己珍惜时间,辛苦劳动换来了累累硕果,他们也会以此为豪;
第二种人,终日碌碌无为,最后只会落得两手空空,日子越过越艰难,留下的只有无穷的悔恨。
巴菲特也曾说过:
“时间是聪明人的朋友,是平庸者的敌人。”
倘若一个人在享乐上大方,花费了大把的时间,这也就意味着他在学习和工作上可利用的时间会变得很少,结果可想而知。
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,在很多时候都需要“熬”。
很多人的穷,其实就是不会熬。
因为他们会觉得,妥协一下,将就一下,摆烂一下,这个世界也挺美好的。
但每一次妥协,每一次降低标准,你一定得到的是你不想要的。
妥协很简单,很容易。
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也不错。
可是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,你只会痛恨自己当初不争气。
看过一组很有名的漫画:
一群人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往前走,图中有个人自作聪明,把自己的十字架砍了一截,背起来轻松了很多。
过了一会儿,他又觉得有点累,就又砍了一截。
就这样,他轻松地超过了所有人。
可是,走着走着前面有一条很深很宽的沟壑,他在沟壑前面停了下来,急得抓耳挠腮,不知道该怎么过去。
这时候,被他超过的人都慢慢赶了上来,他看到有人用背着的十字架搭在了沟壑上,很快就走了过去。
很多时候,你以为只是妥协一次,但其实这很有可能害你一生。
财富是猫的尾巴,只要勇往直前,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。
你确实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。

亲子篇:回溯你的童年经历
12-07 17:30-17:45

成长篇:看见内在小孩——学会觉察
08-27 14:00-14:30
官方公众号

联系客服
